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交融互鉴,筑牢心理健康防线,民族教育学院近日以“石榴同心筑梦·心灵共育花开”为主题,举办了一场对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。活动通过知识科普、互动体验与文化共鸣,为少数民族学子送上了一场温暖的心灵盛宴,彰显了学院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创新实践。

精准把脉,直面成长中的“心”挑战
讲座伊始,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姚丹老师以“石榴籽”的紧密团结为切入点,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心理健康与文化认同的内在联系。“每一颗石榴籽都因紧密相连而饱满,正如各民族学生因团结互助而共同成长。”她通过生动的比喻,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并非隔阂,而是丰富校园生活的多彩拼图。用真实生动的案例和轻松互动的方式,从自我角色定位、寝室人际关系、自我心理调适等三方面点出了步入大学后需要面临的新挑战。正是基于对这些“成长痛点”的精准把脉,如同一场及时雨,润泽了学子们的心田。讲座没有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,而是从同学们最真实、最迫切的需求出发,将“石榴籽”的团结精神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。

润心赋能,构筑坚实的“心”支撑
针对学业压力,老师分享了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、高效的学习策略以及积极的压力转化技巧。她强调,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,而非简单的知识记忆。鼓励同学们建立“学习小组”,发挥“石榴籽”精神,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,让学业压力在集体的智慧与温暖中得以消解。在谈及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时,讲座着重强调了沟通与表达的重要性。老师引导同学们学习如何真诚地表达自我,如何倾听与理解他人,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,积极拥抱和欣赏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。讲座还介绍了诸如正念冥想、运动宣泄、艺术表达等实用的情绪疏导方法,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调适的“工具箱”。

同心筑梦,照亮未来的“心”航向
“石榴同心筑梦·心灵共育花开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,更是民族教育学院立德树人工作的具体体现。这场专题讲座,如同一座灯塔,为在学海泛舟、有时会遭遇心理迷雾的少数民族学子指明了航向。它传递出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: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,更是关怀心灵、滋养精神的家园。在这里,每一个“石榴籽”都被看见、被倾听、被珍视。

活动的成功举办,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主观幸福感,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讲座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,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。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平和的心态,主动融入校园生活,与各族同学携手并进,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,共同书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青春的华彩篇章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(撰稿人:马曼曼 校对人:王世安 审稿人:曹义/马曼曼摄)